公司新闻
科技开发
媒体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新民首页 新闻中心  
 
吴江报讯:柳维特—运用高新技术 做精传统产业


  江苏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吴江新民丝织厂,成立于1958年。那时是一家集体所有制的小厂,只有一些脚踏机,经过20多年的惨淡经营,至上世纪80年代,居然也跻身于基本上由国营厂一统天下的“四新”群体(其他“三新”为新生、新华、新联)。此时的柳维特已在新民厂工作10多年了,他是于1973年8月高中毕业后进厂当学徒工的,1986年,时年30岁的柳维特当上了分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从而使新民厂迈上了科技创新的快车道。1985年引进喷水织机,为吴江第一家、全国第三家;1986年引进欧洲生产的剑杆织机,也为吴江第一家,与吴江第二家引进这一织机相比,时间上整整早了8年……此时新民厂的技术设备已是“鸟枪换炮”,从“四新”中的“老四”跃居到了前列。由于刻苦钻研,柳维特的业务技术和领导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1994年,他被评上了高级工程师,1996年当上了新民厂的一把手。
  1999年,体制改革的大潮冲击着鲈乡大地,上一年刚挂上国有牌子的新民厂进了改制,柳维特肩负着全厂近2000名职工的重托,当上了民营企业——江苏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民公司”)的董事长。身份改变了,柳维特那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丝毫没变,相反,劲头更足更高了。
  从2000年起,新民公司在柳维特的主持下,进行了新一轮的设备改造。是年,引进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喷气织机,以后逐年增加。如今全公司喷气织机达到374台,就全市单个企业来说为最多;2003年又从欧洲引进世界上技术含量较高的剑杆织机……新民公司拥有这些纺织“新式武器”后,不是一味地单纯依赖,而是注重产品开发,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公司与苏州大学合作成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丝绸新品开发中心”,创立完善了科学体系和技术开发创新体系,2000年,该中心被苏州市政府批准书为“地市级技术开发中心”,为企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提供强大的技术后盾。几年来,新民公司每年都有项目列入省级:“火炬计划”、国家级“星火计划”。
  柳维特有一句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三条:一是科技,二是人才,三是品牌。”他经营企业正是按此去努力的。新民公司的前身是集体、国有企业,因此,不管是经营管理人员,还是科技人员,年龄都偏大,知识都趋于老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柳维特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正规化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另一方面,柳维特积极招收年轻的知识型人才。几年来,他对招进来的几百名大学生,因才定岗,量才录用,充分发挥其特长。现全公司拥有工程技术人员300余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50余人,在全厂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达17.5%。对于一些特殊人才和工作业绩突出者,则破格选拔。
  “新民”在之前所涉及的经营行业基本上只是织造,如果一直沿袭这一经营模式,在当今大企业、大集团林立的背景下,必须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柳维特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改制后便精心布局,营造全公司的产业链。目前,公司年生产化纤、复合丝年产量6-8万吨,年印染能力达7000万米,年服装生产能力为70万年,年纺织助剂生产能力为1万吨。经国家对外经贸部批准成立的“蚕花进出口公司”年自营出口额达2700万美元,居全市单个企业之首,2004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列入2005年度第一批出口工业产品一类生产企业……
  屈指算来,新民公司改制以来,只经历了短短的5年时间,但发生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年销售额5年前是3亿元,如今达到了10亿元,成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百强民营企业和吴江市“十佳”民营企业,柳维特本人也被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更让人欣喜不已的是,新民公司已决定进军资本市场,目前正处于上市辅导期。我们热切期待着吴江又一只股票的身影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证券交易所里。
来源:新民科技      时间:2007/11/7 16:49:40
 
电话:86-0512-63551037 传真:86-0512-63555511
Copyright © 2007-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iangsu Xinmin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